机械知识:南京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 优化主城内部路网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

南京十三五规划纲要今日出台,南京日报全文刊登《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、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,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,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,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,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。
纲要重点如下:
经济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江北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5%
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,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,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%左右,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,提前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。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,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%以上。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,基本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地位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25%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,现代农
业发展水平达到90%以上。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,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0%,境外投资年均增长10%以上。初步确立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,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。
优化主城内部路网稳步构建轨道交通网络及15条地铁
优化主城内部路网。完善主城井字型加外环快速路网,完成红山路、和燕路、模范西路、纬七路快速化改造、滨江大道雨花段和江宁段建设。加快经六纬十主干路系统建设,加密城东南、城东北地区路网。大力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,逐步打通断头路,提高路网的连通性和通达性。
稳步构建轨道交通网络。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、5号线、1号线北延、宁和线一期、宁高线二期和宁溧线,启动2号线西延、3号线三期、6号线、7号线、9号线一期、10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离婚律师咨询在线,完善轨道交通网络,方便居民出行。加快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、4号线二期、宁天线南延等线路的报批及建设工作,有效支撑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。到2020年,完成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里程约200公里,在建里程约155公里,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20公里以上。
建设好空间开发战略格局
一核两翼三极四城城镇化格局:一核即主城,两翼即江北新区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;三极即空港、海港和高铁三个枢纽;四城即东山、仙林、溧水、高淳四个副城。
一环四区农业发展格局:一环即以绕越高速和宁连高速连接通道为环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;四区即绕越高速以北六合北部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区、绕越高速外围江宁南部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区、溧水高淳东部地区的丘陵特色农业区、溧水高淳西部地区的两湖特色农业区。
生态安全格局:以长江生态涵养带、北部丘陵山地生态屏障、南部湖泊与丘陵山地区域生态屏障以及主城紫金山-玄武湖、老山、大连-青龙-汤山、将军-牛首-云台山生态涵养源区为节点,以老山-滁河、青龙-方山-云台山,向阳河-朱家山河-(长江)-秦淮河-固城湖、金牛湖(山)-横山方山-(长江)-七乡河-东庐山等主生态廊道为骨架,充分发挥河流水系、高速公路绿化林带以及城镇绿化防护隔离带等生态功能。
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
完善城市发展联盟合作机制。建立政府、市场、公众等多层面的协调联动机制,完善合作规则,拓宽合作渠道。
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。加快实施都市圈城际轨道、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,建成宁和线一期、宁高线二期、宁溧线,开展宁句线、宁扬线前期衔接。到2020年,南京都市圈轨道线网建成运营总里程达到200公里,建立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次中心城市、重要城镇之间05-1小时通勤圈。加快龙潭港四期、五期工程以及芜申运河三级航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。
推进宁镇扬同城化。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重点跨界发展区域共建为突破口,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,加快毗邻地区协调发展。积极推进江宁-句容、六合-仪征同城发展先行区建设,加快建设仙林-宝华科学城、龙潭-下蜀滨江港城、汤山-黄梅休闲城、湖熟-郭庄临空发展区、六合-仪征产城融合区。到2020年,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域,成为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与带动苏中、苏北发展的增长极资深离婚纠纷律师。
实现教育全覆盖、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
根据省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》和《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创新优质资源扩大方式,加强过程管理,提升薄弱学校及新建学校办学内涵。到2018年,在优质资源未覆盖的18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,名校兼并弱校11所,名校与弱校联合举办分校12所,名校托管弱校12所,集团化办学90所,采用教育联盟、课程基地创建等其他方式61所,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,其中,主城区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全覆盖,主城与郊区建立合作机制全覆盖。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保持95%以上。
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:坚持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导向,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,给予大学生创业更高标准、更大力度的扶持。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明星评选活动,扩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,重点遴选资助1000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,扶持20000名青年大学生创业。
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: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,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,力争使每一名在我市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,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。
全民参保计划持卡人数达到950万人
全民参保登记计划:建设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,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参保登记信息。
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行动: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,建立健全助保机制,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。
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:加快发行社会保障卡,拓展应用范围,建立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体系,持卡人数达到950万人。
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用好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
健全住房保障制度。加快建立以共有产权管理为核心的购买型住房保障制度,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、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。坚持分层实施、梯度保障,优先满足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。科学设置和动态调整住房保障准入标准,完善收入财产信息共享机制,提升基本住房保障公信力。发挥租金杠杆作用,实现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发生变化后的保障方式转换与梯度退出。实现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应保尽保,城市新就(创)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得到有效支持。
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。由大规模建设向多元化、稳步供应转变,加快形成适应住房市场发展阶段性、区域性特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模式。拓展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,通过集中建设、分散建设、在经营性用地和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套建设、社会化收购、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。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,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,加强大型保障房片区的治理和服务。构建现代物业服务体系,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、物业监管属地化,提高物业服务水平。
实施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改造。在尊重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居民选择意愿的前提下,统筹用好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两种方式,稳步推进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改造,有序开展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出新和危旧住房、非成套住房改造,完善安置房选点布局,提高安置社区公共服务水平,打通商品房和安置房通道,提高货币化安置量,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安置需求。加强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改造信息公开力度,引导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居民支持改造。到2020年,完成棚户区(危旧房、城中村)改造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。
文中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!